只会挖坑不会填

【历代君臣观影】英灵殿 叁 秦王扫六合(1)

本章继续套娃式观影

本台前线记者:少年版嬴政刘彻李世民朱重八

 

诸天世界愿力汇集,形成英灵殿,集历代之英灵而逆乾坤,示千载之故事以醒世人…

(ooc 魔改历史 观影+改变 微玄幻 主始皇帝 政吹 微政all 基本无cp 自行避雷哦~

 

涉及人物:先秦七国及秦汉唐明历代君臣名士(亡魂版)+秦始皇(封禅泰山前)汉武帝(把握实权后)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明太祖(称帝后)及其臣僚

——均来自不同世界

 

—————————————————————————

 

💡本篇观影秦王政扫六合,进度:50%(韩亡赵亡魏亡,还剩下难搞的楚国残废的燕代和袖手旁观的齐国)

⚠️大致根据史料但有改编创作成分(结合了我自己的观点和私设填补了部分内容),还请自行甄别哦

 

—————————————————————————

 

  秦王政携众臣微服巡查,至于乡野,昔日布满裂纹的赤土如今已成沃野千里,举目一片金黄蔓延至天际,垄间挥汗刈者皆有丰足之色,妇孺荷箪食携壶浆而来,童稚嬉游阡陌之上。

 

【 忽然置身于金秋的田垄间,少年们皆被眼前的景象微微震撼了一下——这又不同于兵马俑的震撼,而是富足踏实的喜悦所带来的。

  “真是好年成啊!”少年朱重八又是羡慕,又有几分欢欣鼓舞。

  “光是这一片田地,就能供养不少军队吧!”少年刘彻的神情也兴奋了起来。

  “你满脑子就只有供养军队啊?能不能先让人家种地的吃饱饭了……”少年朱重八不悦道。

  “我只是随口一说嘛……”

  “这就是你联结大秦气运后的成果吗?”少年李世民倒是难得没有与那两人一同闹腾。

  “不…联结气运也是治标不治本,在华夏统一之前,天下气运仍会持续散逸。如此丰年,却非天道气运之佑…”少年嬴政脸上的欣喜这时稍稍收敛了些,他思忖着道,“想来还要归功于那水渠。”】

 

  看着光幕中的景象从一成不变的咸阳宫骤变为眼下的金秋乡野,英灵殿众人也顿然有了耳目一新之感。

  “渠成关中沃野千里!好!好呀!”大秦先君们的欣喜溢于言表。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韩国那边,历代韩王纷纷深有怨念地看向了姬然——就是你小子资敌是吧?

  “便是天道不仁,人亦要自成!”朱元璋也为光幕中的大丰收欢喜,听得少年嬴政的话,不由得慨然道。

  而刘彻此时却略有些尴尬,少年的他不觉一句话就脱口而出了,如今听来确有些欠妥,尤其当他想起先前观影所闻穷兵黩武……

  “彻儿还是吃苦吃得少了。”刘恒叹道。

  汉初几帝相互看了看,也皆是失笑。

  “民生之事,我日后会更加上心的……”刘彻严正道,心下却打定了主意更加要掏空皇亲贵戚的私库了。

  

  少年们还未吹够原野上带着谷物气息的熏风,周遭的场景又骤然转回了他们熟悉的咸阳宫。

 

  殿内,只秦王政与李斯二人相对。

  “李斯,你师兄所著论说,你可曾读过了?”秦王政持了一卷书简,注视着李斯,神情语气喜怒莫辨。

  “师兄高论,斯多有拜读…不知王上指得是哪一篇?”这时的李斯也没有了先前那般的从容应对,声音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你以为,其才其人如何?”秦王政却并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忽又将话头一转。

  “师兄之才,十倍于斯。”李斯答得很是诚恳,但随即又面露难色,“其人……”

  “你不必妄自菲薄。”秦王政干脆地出言打断,目光愈发深沉起来,“携韩灭赵,而镇四国……这就是他给寡人的答复——寡人以为,其才可用,其人却不必了。”

  他踱步至窗边,握着的那卷书简倏忽跌入了火盆之中,火舌舔舐在“存韩”二字上,发出哔剥的脆鸣声。

 

【 “怎么又回来了……这里头太闷了!还是外面舒服……”少年朱重八颇有抱怨之意。

  “李斯的师兄……”

  “韩非!”少年刘彻与少年李世民齐齐喊出了这个名字,又齐齐扭过头去看少年嬴政。

  “韩非?似乎在何处听说过这个名字……”少年嬴政不解这二人的反应,却循着秦王政与李斯曲折的对话推测了起来,“李斯的师兄…非儒即法?韩人?有大才却不愿为我大秦效力?”

  “你猜得不错,韩非乃法家集大成者,你很欣赏他的才学,甚至不惜为他举兵攻韩……”少年刘彻的语气莫名有些吃味。

  “我们后世总以为是李斯忌惮而将其毒死,这样看来,倒像是你们……”少年李世民有些不知该怎么说下去了。】

  

  听得光幕中少年李世民所言,后世不少探寻的目光落在了嬴政与李斯这对君臣的身上。

  “韩非……”嬴政与李斯交换了一下眼神,只是低声念出了这个名字,神色莫辨。

  “师兄就是太过执拗了……”李斯一叹。他此时倒是坦然,丝毫没有慌乱,眼中竟还流露出些许的追忆。

  这样的态度,倒是倒众人心中都多了几分明了。

  “法家出了位不世之才,竟委屈事韩而不为我大秦所用?实在是明珠蒙尘了……”嬴渠梁皱眉摇头,忽又转向了李斯,“却不知李廷尉师从何人?”

  “先师荀况,明达王道帝术,崇礼法之治,常赞秦之'四世有胜'。”李斯自然不敢怠慢,恭谨答道。

  “果真是名师出高徒!”

  不知情的先秦众人一时连连称奇,这一门出了两位大能,还真是不寻常。

  “荀况……这名字怎么那么耳熟呢?”齐、赵、楚三国的几位君王忽有熟悉之感。

  “这位出生赵国,曾任稷下学宫祭酒、楚之兰陵令,还曾与临武君议兵,几位竟不记得了?”为他们解惑的刘询嘴角一抽。荀子历来并不受广大儒生专研推崇,他不过因臣下避讳他的名字化“荀”为“孙”,才有所注意,不想当世几位君王竟是一点儿不曾上心。

  “啊?就是那个荀况?”这下赵孝成王嬴丹倒是有了些印象,却更加惊疑了,“他不是儒家之人吗?”

  “不错。”李斯本不愿搭理六国之人,这时却是耐人寻味地一笑。

  大秦那边的一些儒士与后世不少尊儒之人则皆怏怏然,荀子分明是他们儒家之人,怎么就教出了两位杰出的法家弟子了呢……

 

  虚空微微波动,几人身旁忽地开始闪回一幕幕场景。

  

  秦王政巡视上党郡,搞出很大的阵仗来,其人却悄悄潜入紧挨着的韩国边城,与韩非相见。秦王政邀韩非共谋大业而未果,索性大军压境,韩王惧而遣韩非入秦。韩非虽不得已而为秦谋划,却每存存韩之志。

  

(这段的展开见本章彩蛋)

  

  而当那股波动消停之时,少年们已在沉沉的夜色之下。

  

  隔着门扉,可见殿中火烛摇曳,幢幢人影闪动。

  “赵血竭,韩即亡。令腾整军,西风天凉,可休耕作而起兵戈矣。”

  “韩非,你的法…尽可交与寡人实现。”

 

【 “终于……”少年嬴政颔首,眸光闪动。

  “终于要开始了吗!”少年刘彻竟觉心潮澎湃。

  “说灭国就灭国啊……”少年朱重八还稍有些惊异。

  “韩非的法么……”少年李世民也是兴奋的,但听得秦王政的最后一句,还是不由得一叹,“也诚然只能由你实现了……”】

  

  秦王政这寥寥数言,教大秦不少人又是情绪高涨,当年韩国灭得也是太快了些,甚至陛下都没有明令动员过,以至于他们只感受到了统一的推进,却多错过了这个开端,如今可算是得到了弥补。想来接下来,就能重温一遍那些年大秦横扫天下的热血了!

  内史腾看到这里,仿佛又回到了昔年金戈铁马,也是一阵亢奋,却又忽而发觉自己怎么好像越活越回去了,见陛下专门给他下的密令被公之于众,竟有些小心眼地不爽了起来……

  “韩王遣韩非劝秦伐赵,却不想秦本意消磨赵国再图韩国…真是可怜。”刘彻嘴上这样说着,却丝毫没有怜悯的神色。

  “灭韩,原只需秦一郡之力罢了,其牵扯却不简。论灭国次序,后世只道远交近攻,始皇帝步步筹谋得却实在细腻明白。”此时的朱元璋与光幕中那个少年所看到的已然大有不同。

  “只以一郡…也有更深的考量吧?”李世民则细致地又往深里想了一层。

  “正要教各国独力应对,才好逐个击破。”嬴政只是简言道。这其中有多少计较,一时是道不尽的,也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之所以只密令时南郡守腾动兵,还是参考了当年韩非所谏,免得逼出韩魏联盟来,徒增麻烦。

 

  咸阳宫正殿里,巨幅的九州舆图铺陈开来。秦王政在众臣的注视之下,用丹砂抹去了新郑边上那偌大的“韩”字,另作“颍川郡”于其上。随即,他的朱笔指向了邯郸附近,圈起一个“赵”字。

  “王翦,杨端和。”秦王政蓦然转身,虎视的目光扫过群臣,定格在了这二人身上。

  “末将在!”二人干脆利落地出列,慷慨应道。

  “即刻点兵,直取邯郸。”

  “王上,赵有名将李牧,直指邯郸只怕——”

 

【 “韩这就没了呀……”少年朱重八咋舌,“马上轮到赵国?”

  “是的,灭国一旦开始,就须速速推进。”少年嬴政笃定道。

  “对!不能让他们反应过来了!”少年朱重八也立刻会意,挥了挥拳。

  “王翦果然谨慎多智,思虑周全!”少年李世民不掩欣赏之意。

  “李牧!”少年刘彻则压抑着兴奋地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被秦王政抹去,韩国君主们扎心了,却也舒了口气,这都被灭了,接下来总不会再有他们什么破事儿了吧?

  而一旁赵国那群人则是心里一咯噔——这就轮到他们了……

  “汉武帝还真是从小就对这些个善逐匈奴的将领格外青眼。”后世有人发现了这一点,窃语道。

  “那是必然啊!”刘彻理所当然道。

  “匈奴我心腹大患,彻儿如此也毫不为怪。”刘启也替他帮腔。

  “既已得了上党,出井陉而由河内合围,直取邯郸应当不难吧?”嬴驷沉吟道。若要灭赵,自当是这样的路数。

  “本该如此,只是此前试探,已教李牧看住了一次了,时逢赵大饥,机不可失,正当一举而定,故不得不慎重……”王翦有些无奈地解释道。若与李牧置于同等的景况再做较量,他也确无十足的把握取胜。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其二,各为对决,用兵如有神,成败最终却总系于国力与为君者之心啊……”李世民不由得感慨。

  明代不少君臣闻得,皆是喟叹,尤其想起宋朝那些名将们的际遇……能为明主效力,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至幸。

  

  见将领对君令提出这样的异议,秦王政竟还点了点头,定定地说道:“一城一地的得失,寡人不会过问,二位但可便宜行事,只需记得——寡人要的是一国。”

  众臣退去,只留得王翦、杨端和二人原地静候。

  “大军尽管开拨,至于挡道的…寡人自会替你们挪开。”秦王政肃然的神情忽地舒展开来,声音却愈渐凛冽,“郭开也算是我大秦的“故交”了,就请他再帮一回忙吧。”

 

【 “郭开……那个逐廉颇、害李牧的奸相?”少年刘彻一脸不齿。

  “此人我在邯郸时接触过,其贪婪愚蠢,可用。”少年嬴政淡淡道。

  “你那时才多大呀……就想这些?”少年朱重八咧嘴道。

  “你还真是不管什么人,能用的都用上啊……”少年李世民失笑摇头。】

  

  李世民一愣,他本也是随口一叹,光幕中这接下来的一段还真应了他的感慨。

  说到郭开,嬴稷可来劲儿了,乐道:“那郭开还是赵相啊?你们赵国祖传的有眼无珠君臣感情笃深哦!”

  “啧,谁说六国就没有君臣相得了?赵国如此,齐国也是一般,不过是都让秦得去了嘛!”朱元璋说得有趣,一时众人皆哄笑了起来。

  几代赵王窝着火,却也只得悻悻缄口。

  见太祖都玩笑了起来,大明那边一个个也又开始活跃。

  “什么战国四大名将,根本就是成也郭开败也郭开嘛!”

  “秦灭赵,分明就是郭开竭功之首!”

  “郭开才是真战神嘛……”朱祁镇竟也一不小心将心中所想给说了出来。这下可好,他周围几位一下子都噤了声——太祖的眼神又不那么美妙了……

  “哈哈哈哈哈哈!如此说来,赵国这国相倒真成了我大秦的大功臣了!”嬴驷抚掌大笑,“政儿可有论功行赏?”

  “郭开的赏赐那还不得先一步到位了嘛!”嬴稷深有经验。

  “那自然是赏了,金银财货一应俱全,只可惜他无福消受,迁来咸阳的路上就遭了盗匪截杀。”嬴政假意怜悯道。但他淡漠的目光却教不少人一凛——却不知这究竟是打劫的呢…还是收利息的来了?

 

  又一日夜半殿中,依旧忙碌着的秦王政接过蒙毅转呈的密报,尉缭候在一旁。

  “赵迁倒够狠,给寡人省了麻烦。”秦王政将那份帛书随手一撂,语气中却没有多少的欢欣。

  “李牧…?”尉缭有些不确定了。

  “死了。”秦王政毫无波澜地吐出两个字。

  “赵王自毁长城,如此则我大军再不受阻滞矣!”尉缭喜出望外道。

  “嗯…你且回去休息吧。”秦王政却似乎情绪不高,不知是否因为过长时间的持续辛劳。但屏退尉缭后,他也并不放下手头事务,只是稍稍阖眼揉了揉额角,旋即又是满目令人望不穿的幽深。

  “李牧,有功于华夏……汝未竟之业,寡人接过了。”

 

【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李牧要是能为你所用就好了……”少年刘彻的脸上满是惋意,咬牙切齿道,“赵王真是个混蛋!”

  少年李世民也有惋惜之色,却摇头道:“就算赵王不杀他,只怕他也难为大秦所用……他是一心为赵国的,也是死也不反。”

  少年嬴政轻轻地点了点头,眼中却不尽是认同之意。

  “但是真的很难理解啊……我们哪儿那位皇帝若是在这样昏聩下去,我真的要反了他了……”少年李世民自言自语般地接着道。

  “唉算了可惜也没用了,反正你也不需要他来打匈奴,你自己就有个死也不反的蒙恬。”少年刘彻也是自顾自地嘟囔着。

  “蒙恬?他需要反么?”少年嬴政皱眉。

  “啊…他当然不需要啦……”少年刘彻一愣,意识到自己的话有问题,忙解释道,“反正只要你好好活着他就一点事儿也不会有……”

  少年嬴政的眼中压下了一抹狐疑。】

 

  “李牧也是…没有一个值得效忠的主君,却仍一心报国……”朱棣摇了摇头,“可敬,却也可怜……”

  “可惜啊……”虽然光幕中的少年已不知可惜了多少回,刘彻还是忍不住再叹,却不知叹的是几人,“未尝一败,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下……”

  此间众将皆是唏嘘,那些同样因君上之失而遭厄的,皆痛恨不已。秦将们庆幸自己在何时的时候生对了地方,更感念起陛下的知遇之恩。

  嬴政感受着手下将领们誓死报效的意志,心下却是轻轻一叹。只要他好好活着么……也是,他能够确信的也只是自己定不会辜负罢了。

  “连韩非李牧这样的人物都死守母国,可见当时……”李世民同为叹惋,一面还注意到了天下统一以前人们的心态。

  那个年代生活过的人们,尤其先秦六国那边,这时都默然对几位怀了敬意。虽至此后他们的观念反复遭到冲击,已然接受了统一的重要性,有的人心中还是难免对秦灭其国怀了芥蒂,统一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超过了一些。

  刘邦将这帮人的神态收入眼中,又回顾起自己毕生亲历,愈发有仰止之情。虽则始皇帝身边集聚了一批来自列国心向一统者,可他们又何尝不是因为这位远见卓识的君主,方才云集响应?其中许多人,还亏得有当年的秦王政亲自发掘于微末、一手提拔,否则在这番你方唱罢我登场中,甚至连有亮相的机会都不会有……

 

  邯郸城破,秦王政亲临,重游故地。城中长幼贵贱皆惶惶不可终日,然而秦王却只下令迁贵族豪富、收缴兵器,与民则无犯秋毫。

  原赵王室贵戚闻讯悉数瘫软在地,庆幸捡得一条性命。

  而邯郸平民除了劫后余生的喜悦,更隐隐觉得他们向往已久的安稳日子,似乎有了盼头。

  “皆传秦人如虎狼,咱这儿原先那群吃肉的当年可得罪狠了秦王,不想他还愿意放过咱们……”

  “谁又能想到竟是秦王真心将咱们视作他的子民!先前的传言果然是那些人故意的!”

  “说起来我从前还见过秦王呢!当年虽恨他是秦人,也不得不承认真是个漂亮孩子……”

  “嘿,还秦王呢!往后这就是咱们王上了啊!”

  “对哦!兴许咱们也不必再担惊受怕了,日子怎么也得比从前要强……”

 

【 少年们坐在秦王政所乘车马的辕上,从邯郸恢复了喧嚣的街巷之中穿行而过。

  “如果这都叫暴虐……那这世上也少有不暴虐的君王了……”少年李世民叹道。

  “分明就与暴虐毫不相干嘛!”少年刘彻嚷道。

  “大家本就只是…想踏踏实实过日子罢了……”少年朱重八听着周遭的议论声,垂着头附和了一句。

  置身于邯郸市井,少年嬴政似乎被勾起了回忆,情绪看起来不太美妙,且始终有些神思恍惚。他紧抿着的双唇忽而微微翕动了几下。

  “你们所历所盼,我又怎会不知…又如何能够忘却……”】

  

   “陛下一直把我们都当作自己人来看待啊!”

  “咱们陛下可不曾枉造杀孽!”

  “后世那些真暴君又再乱嚼什么舌根子!真是可恶!”

  “入了大秦,这日子也确实是安稳了啊!”

  大秦天底下的反响一时又起。六国故地的黔首们多也早没了亡国之怨,一些人或许就从未有过,听得少年嬴政的呢喃,平添感动。而老秦人们则是一味地维护。

  “始皇帝这般气量气魄,后世惭愧。”刘秀汗颜道。他当年虽也曾亲历民生艰难,却还是纵使手下屠城了,其中便有邯郸……

  后世那些一度对嬴政成见深重的,一时皆有愧色。

  要知克定祸乱之主,多少无冤无仇的亦大行屠戮,因为那不仅是为了宣泄戾气,也是恫吓。而嬴政昔年多有遭遇,所措却尽为安境之举,其胸襟开阔自不必言,更是他本身就有那样的自信与震慑之威能。

  “迁豪富缴刀兵…好办法!”李世民乍听得光幕中的秦王政下令,便是眼前一亮,如此则士族门阀根基动摇,控制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但他一番思索下来,却无奈地发现,此举在他当下,已然不可为了。

 

  巨幅九州舆图之上,已不见了韩、赵,燕与魏被朱笔圈起。秦王政负手而立,举目通传使者远去的方向,目光中不带一丝温度。

  “丹…故友之礼,寡人倒要好好看看。”

  郑重的接待之后,便是图穷匕见、秦王绕柱,负剑出鞘……经过这样一番惊心动魄,瘫坐在血泊中的刺客与他要刺杀的对象,竟是心平气和地一席深谈。


(这段的展开会在下一章的彩蛋,这周实在来不及码了555见谅)


  其后,秦将王翦、辛胜攻燕、代,败之于易水西。战报及燕太子丹首级传至国中。

  “王上,那燕国如此可恨,如今燕王弃蓟逃至辽东,杀子自保,何不再使末将增援,追而夷灭之?”王贲积极请战。

  “昔荆轲刺寡人,图穷而匕见,今之燕、代,则途穷矣,不宜穷追,亦不必穷追。”秦王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王翦辛胜大军不日亦将回朝。”

  “王上——”王贲失落,正欲再劝,却被秦王政一语止住。

  “楚国安逸太久了,将军若不嫌弃,便先招呼他们一番吧。”

  “末将领命!”

 

【 “别人都不好提荆轲刺秦图穷匕见,你自己倒说得很顺溜嘛!”少年李世民歪过头来看了看少年嬴政,称奇道。

  “这又有何不可说的,我向来不讲什么避讳。”少年嬴政虽是这样说着,眼神却是闪烁的。显然,他到底还不比这里年长他一倍的秦王政,对于方才看到的那些,还是有些介怀的。

  “暂不理会那两个只剩一口气的可以理解,怎么突然就跑楚国去了,不是说楚很强嘛?”少年朱重八却难得就局势思索了起来,“你这图上圈出来都在北方,也还没有楚吧?临时改顺序了?”

  “诶?明明下一个灭亡的就是魏嘛……”少年刘彻闻言一愣,“难道你两面同时用兵?”

  “下一个应该还是魏。”少年嬴政也琢磨了起来,“燕、代名存实亡,只怕魏要紧张了,先动一动楚国,想来一则试探打压,二则也教魏麻痹一时……”

  “害…瞧这一个个的,就算都不强,收拾起来也够麻烦了……”少年朱重八摇头道。】

 

  “末将起初也不解,陛下为何突然要对楚用兵,直到后来去楚国闯了一通,忽又受命直奔魏国,魏军措手不及,教我直捣大梁,才明白陛下所图原来不在楚。”王贲回过头来再看这一段,不由得咧嘴一笑。

  “你小子哪里明白了?”王翦瞪着儿子,心道这些子孙为将虽不错,少不得还需再复盘提点一番。

  “啊?难道还不是这样么?”王贲倒也是个直脾气的,有惑直接就问了出来。

  “陛下并非只为卸去魏国的劲儿。当时韩贵戚所迁之地滋事妄图复国者,多受楚人挑拨援助,出兵楚国也是要教这些人安分下来。”

  韩王安登时一萎。

  嬴政闻言看了这对父子一眼,摇头笑而不语。

  后世这时多有称奇的,这大秦的将军们还真爱实打实地做了君上爪牙,不管三七二十一,叫他打哪儿往哪儿打呀!始皇帝也是…一点儿也不解释……

  “说起来,秦代的避讳倒似乎确实不那么严谨……”少年嬴政的说法,倒教刘盈忽而想起了什么。话头也一下子教他给带偏了。

  “不是讳“正”为“端”,将“正月”做“端月”了嘛?再如“楚”与“荆”……”有人疑道,“为尊者讳难到不是一贯如此?”

  “我大秦似乎的确不曾明令避讳……”他们这样一提,大秦众人一想,发现他们在这件事上果真不太讲究……除了那些专司文辞的会注意,就连陛下自己也不太有这种意识。

  “犯始皇帝名讳者也只偶见改字,而后来二世胡亥压根就无人避讳啊……”刘盈佐证道。哪怕讳“正”为“端”,都只是一些刻石上才有的,他们昔在民间,可未曾被纠过这些。

  “辞令之事无伤大雅又何必计较?方便就好。”嬴政满不在乎道,态度与光幕中的少年如出一辙。在形式上耗费功夫,没必要。

  那些方才暗自在心中计较起来的臣僚们被这样一点,却是回过味来,务实不务虚,这才是陛下对他们的期望嘛!

 

  少年们犹在原地,而倏忽星移斗转,殿中议事的仍是秦王政与那些个臣僚,只是不见了王贲,想是领兵而去了。

  “王上,魏已残弱,然王贲久攻不克,且未有音信传来,是否应当——”有人犹疑着谏道。

  “哦?卿以为应当如何?”秦王政扬眉瞥了那人一眼,不容置疑道,“寡人以为,大军开拨已逾三月,当增拨粮饷以资军用。”

  “王上知臣等所谓——”

  “寡人只知——王贲不负寡人。”秦王政闻得谏言又起,沉声再度打断道。

 

【 “你就这么相信那个王贲?”少年朱重八瞪大了眼。

  “人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王家皆是忠良,是值得他信任的,而且就是王贲把魏给灭了呀。”少年李世民不以为然道,“君臣相得,多感人呀!”

  “如此情形,其实就算有所忧虑也不为过的……”少年刘彻叹道。

  “你们觉得,王贲在做什么,臣僚不知,秦王也会不知?”听得那三人这般议论,少年嬴政不由得失笑。

  少年刘彻少年李世民:我们在瞎感动些什么……】

 

  看到这里,其他人尚不觉得怎样,而扶苏却又学到了——父皇用人不疑,从不是盲目轻信,实则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王贲瞅着光幕中两位少年的神情,内心嚎着:陛下就是很信任我啊!怎么不感人了?

  也诚然,不管知情与否,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出这种程度的信任,就足以让为将者倍感荣幸了。此间历代不少将领,多大为羡艳。倒是大秦众将还好——他们得到过自己那份独一的信任。

 

  谏言那几人欲言又止间,忽有禀奏之声传来,来的正是大梁军报。霎时间众臣屏息,殿内落针可闻。

  秦王政阅罢,一言不发,径直走到九州舆图前,当他再转过身来,原来魏国的位置,赫然已成三郡。南面那一个“楚”字终于落入红圈之中。

  “王贲灭魏,攻破大梁未费一兵一卒。”秦王政目光扫过众臣,一字一顿道。

  众臣一片哗然。

 

【 “真的假的?”少年朱重八难以置信。

  “这如何能够做到?”少年嬴政这时也终于有了惊异之色。

  “王贲掘河与鸿沟灌大梁,围城三月,魏王就举国而降了。”少年李世民的语气中满是推崇,“真上将也!”

  “这也太顺了吧!才几年功夫就灭了仨还废了一个……”少年朱重八啧啧道。

  “一直那么顺也不见得是好事,楚国乃是强敌。”少年嬴政微微皱眉

  “嗯…接下来就不顺了……”少年刘彻嘴角一抽,拍了拍少年嬴政的肩。

  少年嬴政:???我只是随口一说……】

  

  “寡人营建大梁,城高池深,以纵横水网环护,如何教人轻易围上了?还说掘河就掘河?”魏惠王姬䓨郁闷道。他当年依托水网筑就的城防既有阻御之效,又保证了补给不绝,可谓动静相宜、刚柔兼济,任谁来都别想轻易围死大梁。要夺水网而围城,那便要先行荡平稳控周边,且不说安阳邑、陈城、北定邑都能互为照应,大梁城中之人,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啊……

  “大梁也是够难啃的,打过的人都知道啊……”

  “凶狠如秦军以往也几番只到城下便抱憾而归,这座城怎么可能被彻底围死嘛……”

  不止是姬䓨,试图围攻过大梁的各国君王将领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额…可是当时魏军就…一点防备都没有啊……”王贲这时想来却也有些迷糊了,他通习先代战例,自然知道大梁城防的厉害,故而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控野围都,然而一路扫荡周边,却顺畅得连他自己都心惊。

  “京畿之地不做防卫?秦伐楚了你们就大意至此?”姬䓨怒目看向了时任魏王的姬假。

  “寡人…我…我当时一刻未敢松懈啊!只是…只顾得防备邯郸来着……四十万大军尽北渡黄河了……”

  “……秦军自南方而来?”这下姬䓨也傻了眼,“哦…方才那王贲说他是由攻楚转来的……”

  “秦灭魏竟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秦军在南,魏又为何要在邯郸防备?”刘彻一时也只觉被绕了进去。

  当然,发懵的不止他一人,毕竟史书关于秦统一之战的记叙语焉不详,后世之人亦难以推知全貌。

  李世民也来了兴趣,询问的目光直接投向了嬴政。

  “是朕扬言要从邯郸发兵的。”嬴政嘴角一勾,略带了些嘲弄,“时令王贲回军,就是为了造成北面大军南下、南方大军北上而会于邯郸的假象,他们果然信以为真,尽移河南之师。而朕再令王贲伐魏时,他实则仍在楚境,绕数十城而上……”

  “原来如此…时我由燕蓟回师,闻南方用兵,还与李信等诸将探讨,只想到与新郑叛乱有所联系,却未曾想到还有这些曲折……”王翦顿时将当时各方战事贯通,恍然道。王贲跟着点头。

  “为了让大军如履平地,始皇帝也是不遗余力了呀……”后世那些明白了过来的,不由得咋舌。

  而此间其余众人虽不尽了然,却至少看清了,这如履平地的背后,原来满满都是算计……

 

  tbc

  

 —————————————————————————


彩蛋:观影秦王政与韩非

  “先生之法,非君天下者不能行。”

  “智者有所不为,非言尽于此,望秦王自重!”

  (约5000字|有私设,有玄学成分,慎入!)

  (我磕不来cp所有的都不太能磕得起来,所以应该是不会有cp感的,不过如果你硬要磕牙口又好就自便吧…反正显然历史上他俩就是be呗)


 —————————————————————————

 

这篇码得我人都麻了(一下子又万把字了六国却还没灭完🧎‍♀️)……梳理思路的时候越理越觉得灭六国那一波接一波的操作里讲究太多了……灭国顺序也远非一个远交近攻就能解释的🧎‍♀️反正我是整不明白了🧎‍♀️谁说灭六国简单的要不你穿回去试试?

大秦的将军们真的一个个好顶!秦军的执行能力也简直强得离谱!但别忘了陛下的总体布局大方向把控统筹协调!yyds!

其实统一的具体过程史书记得一点儿不详甚至龃龉(下一章打楚国那里更是乱七八糟🙊)所以这里写的纯属我自己对照着我所了解到的史载&地图&考古半推半编的……或许也不合理也可能更离谱🙊

反正有不对的都是我的问题就是啦,我就这点水平大家看个乐子就好~小说而已不要太认真哦~🙇🏻‍♀️

 

韩非这里玄学私设他能感知法则但是本人没有改变的能力也看不到气运,然后和秦王政互相误会了……个人感觉他是可惜的(没有任何依据地主观感受他是一个很纯粹又很纠结的人)……思想明明对统一很有用,偏偏一心想着存韩……(说起来他存韩篇的谏言和秦当时的计划还有重合来着,秦本来也就安得先把赵榨干了的心)然后就是说姚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这个就emm(虽然感觉他其实也就是不觉得真有人能把诸侯都干掉,才认为臣子交诸侯不妥,而且他的立场始终也是想保韩国……)而秦王政那个时候对韩应该相当警惕了(怪他们前面的小动作过多喽),到了要开始灭国的档口了他也不得不杜绝身边的隐患🙊

⬆️纯主观臆测,如有不妥尽管拒绝接受🙇🏻‍♀️

 

下一篇必会把六国搞定,重点应该在楚国(是的“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准备就绪[doge])秦王绕柱也会在下一篇彩蛋,可以浅浅期待一下~

(希望我不要鸽🙊)

 

  大家周末愉快~

 

  

  

评论(200)

热度(1660)

  1. 共10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